Friday, April 2, 2010

小错变大错的中医藏象学说——粉饰错误损毁中医科学形象 王律修

小错变大错的中医藏象学说——粉饰错误损毁中医科学形象

《中医科学模式》系列稿(4)

小错变大错的中医藏象学说(一)


——粉饰错误损毁中医科学形象




王律修 原著[①]




内容提要:古典“藏”、“象”反映人体客观存在。古人正确认识“肺主气”、“心主血脉”、“脾统血”、“肝合胆”、“肾主水”藏象关系时,产生了“心藏神”、“肝藏魂”、“肾藏精”、“脾运化”、“脉浮者,病在表”等定位错误。当正确的藏象知识成为现代医学基础时,中医不但扼守错误“藏”、“象”关系,而且否定中医学人体内藏器官的实在性,使藏象学说小错变成大错:否定中医脏腑概念本质属性,抹煞中医基础医学方法和成就,损毁中医实证科学形象。
关键词:中医,藏象,错误


中医基础理论说: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理论[《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页。]。从逻辑学角度看,藏象学说是“藏象”(概念)、“藏象关系”(原理)组成的知识体系(理论)。古典医著“藏象”反映人体客观存在,尚不能保证“藏象关系”正确;近代中医否定“藏”是客观存在,等于废了“藏象学说”,毁了中医学!

1、正确藏象知识成为现代医学基础
——中医“藏”、“象”本义反映人体客观存在。“肺主气”、“心主血脉”、“脾统血”、“肝合胆”、“肾主水”等正确藏象知识,已成为现代医学基础。
1、1 中医藏象本义反映人体客观存在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藏象何如?歧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者,气之本,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王冰曰:“藏,藏也,言腹中之所藏者。”张景岳曰:“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指藏于体内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5页],“藏”、“象”是可感知的客观存在,古今中医认识一致
1、2 “藏”于人体的五脏是实质器官
如肺脏,《素问.病能论》曰:“肺者,藏之盖也。”《难经.四十二难》曰:“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如心脏,《素问.刺禁论》曰:“隔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难经.四十二难》指出,“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如肝脏,《素问.刺禁论》曰:“肝生于左”(医生对面病人肝位)《难经.四十二难》曰:“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如脾脏,《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难经.四十二难》曰:“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如肾脏,《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难经.四十二难》曰:“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内经》、《难经》还描述过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女子胞、睾丸、脑髓的部位和质量。可见,中医学“藏”是人体内藏器官。[附右图:明杨继洲绘制的人体脏腑内景图,《针灸大成》,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88]
1、3 生命征“象”是脏腑机能外在反映
精神、呼吸、消化、排泄、血脉、色泽等生命征象是脏腑机能外在反映。如:《灵枢.大惑论》曰:“目者,五藏六府之精也,神气之所生也。”《灵枢.邪客》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素问.五藏生成篇》曰:“心之合脉也。诸血者,皆属于心。”《灵枢.本输》曰:“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病理征象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曰:“心病先心痛;肺病喘咳;肝病头目眩,胁支满;脾病身痛体重;肾病少腹腰脊痛胻痠。”《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肺(病)为咳,胃为气逆为哕,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中医凭四诊感知人体生理病理征象
1、4 正确藏象关系成为现代医学基础
表现在人们感官的藏象关系是正确认识(即证实)。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气通于肺”,《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咳嗽、气喘征象与肺有关。《素问.五藏生成篇》曰:“心之合脉也。诸血者,皆属于心。”《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血脉异常与心脏有关。《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肝合胆”,“肝疏泄胆汁”,胁痛、呕吐胆汁、黄疸征象与肝胆有关。《难经.四十二难》曰:脾“主裹血,温五藏”,出血、紫癜、贫血、血枯征象与脾脏有关。《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灵枢.本输》曰:“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水肿、少尿、无尿、血尿征象与肾、膀胱有关。《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这些藏象关系既表现在感官中,也被近代医学证实。正确藏象知识,连同古典医著认知的人体生、长、壮、老、死,精、气、血、液,皮、肉、筋、骨、脉,官窍、脏腑、四肢、百节解剖、生理、病理,不仅是中医基础医学,而且已成为现代医学基础。
2辨证论治绑架错误藏象关系
——辨证论治以“象”定“藏”,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捆绑着“心藏神”、“肝藏魂”、“肾藏精”、“脾运化”、“脉浮者,病在表”等错误藏象关系。
2、1 藏象学说部份藏象关系定位错误
如“心藏神”、“五神藏”关系错误。《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作为“藏”的心、肾、肝和作为“象”的神、精、魂(感觉)都是客观存在,但是,“心藏神”、“肝藏魂”、“五神藏”关系从没有表现在人们感官之中。“心主神明”是古代思想家的想象。如孟子说:“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素问.灵兰秘典》引用其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那时候人们还不认识脑功能,如《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明代李时珍才认识“脑为元神之府”,金正希说“人之记性皆在脑中”,清代汪訒庵说“人每记忆……脑之意也。”王清任说“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随着近代医学发展,有中医学者接受神、魄、魂、意、志(精神、运动、感觉、思维、记忆)是人脑功能[赵有臣,论历代以来对脑的认识及其与五脏的关系,辽宁中医,1979,(5):7;]。古典“心藏神”、“五神藏”藏象关系实属错误认识。
又如“脾运化”关系错误。《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此说排除小肠、心、脉的运化作用。另一段没有“脾”参与的“运化”说法更接近实情:“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近代医学证实,胃、肠、心、脉是运化、敷布水谷精微的系统。“脾运化”功能不能被验证。
再如“肾藏精,主生殖”关系错误。《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男子二八,肾气盛,天葵至,精气益泄。”《六节藏象论》说:“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这是认识人脑、垂体、睾丸、卵巢等人体器官之前的错误说法。清代中医朱沛文《中西脏腑图象合篡》提出“精生于睾丸,藏于精宫。”否定了“肾藏精,主生殖”错误。中医藏象关系错误还有许多。如“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脉浮者,病在表”,“一分恶寒,一分表证”等,这些藏象关系是古人的遐想,不能表现在人们感官中。中医学错误藏象关系之所以发生,除医学历史因素外,人们误把通过中介实现的偶然联系,当成没有中介的必然联系。
2、2 辨证论治捆绑错误藏象关系 
辨证论治一开始就不凭真实藏象关系立论,而是遐想的“证候定位”。例如,《伤寒杂病论》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论中“太阳”、“表”、“心”、“肾”表征人体“内藏”,脉候是病理“外象”。张仲景“六经辨证”以“象”定“藏”成为中医知识模型后,唐.孙思邈再总结出方剂辨证,继之产生经络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辨证论治模式。辨证论治是以“象”定“藏”,不注重“藏、象”关系真实性。例如说“口舌溃烂”是“心火上炎”,说“忧郁沉闷”是“肝气郁结”,说“水肿少尿”是“脾虚不运”,说“阳痿不育”是“肾阳亏虚”,说“高热神昏”是“热陷心包”等,并有对应治法、方药。辨证论治体系捆绑着错误藏象关系
3粉饰藏象错误损毁中医科学形象——近代中医企图纠正中医藏象关系错误,因未突破辨证论治观念障碍而失败。现代中医为护短而否定中医学人体五脏实在性,使藏象学说小错变成大错。
3、1 近代中医纠正藏象关系错误失败
中医学包含人体生、长、壮、老、死、精、气、血、液、皮、肉、筋、骨、脉、官窍、脏腑、四肢、百节解剖、生理、病理、疾病、治法、药物、方剂等诸多成就。与众多正确知识相比较,“心藏神”、“脾运化”、“肾主生殖”、“脉浮者,病在表”定位问题本是个小错。随着医学认识的深化发展,藏象定位问题理该被后世中医发现和纠正。近代实验医学问世后,近代中医学家试图纠正藏象学说错误。如王清任亲临义冢尸检,著成《医林改错》,他说:“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唐宗海提出“中西医汇通”观点,他在《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中,采集了不少近代解剖图;朱沛文认为,医家治病“非可空谈名理。若不察脏腑官骸体用,但举寒热虚实之概,谬以温凉补泻立方,而能愈人之疾者,鲜也。”[严世芸《中医学术史》1989,495]历史显示,中西医汇通派未能纠正中医藏象关系错误。纠正中医藏象关系错误,需要突破捆绑藏象关系错误的辨证论治观念。
3、2 现代中医把五脏实体演化为“功能态”
现代中医扼守辨证论治观念,藏象学说“藏”字出现相反涵义解释:人们一方面承认“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另一方面又否认“脏”是形质器官。如恽铁樵说:“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方药中说:“中医‘脏象’学说,其脏不完全是人体内脏器本身,而是指人体生理现象的临床归类。肝、心、脾、肺、肾五脏之名,实际上是活体的人的生理功能的五类代称,或五个功能系统。”[ 方药中,浅谈“象”和“脏象”,《辽宁中医》,1981,(3):7 ] 方氏在《辨证论治研究七讲》中说:“‘脏象’二字,‘象’是主要的。‘藏象’中的‘藏’字,并不是指人体内具体脏器本身,而是根据人体生理现象的临床归类。并冠以当时所知的有些脏腑器官名称,实际上是以此为代号来归纳当时人们在与疾病作斗争中所积累的若干经验认识,这就是中医学中所说的‘脏象’的涵义。”此后,《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中医高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王琦主编《中医藏象学》等大型中医著作,相继采纳中医心、肺、脾、肝、肾是“功能集合”说法。人们说:现代中医把中医学五脏“从实体演化为功能态。”[医学与哲学,2001,9:50]这是中医认识史的倒退:把《内经》、《难经》已经认知的心、肺、脾、肝、肾器官说成是临床归类“代号”,虽然符合《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观念,但是,更改了中医学五脏概念本质属性,抹煞了中医基础医学成就和方法,损毁了中医实证科学形象。中医粉饰藏象关系错误,把小错变成了大错!

No comments:

Ying Yang

Ying Yang

About Me

Restarting to 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