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3, 2010

《意識宇宙論》結構/宇宙


《意識宇宙論》結構/宇宙
http://blog.udn.com/SenseCosmology/3876767
2010/03/22 21:16:56 瀏覽6|回應0|推薦0
以太素為宇宙世界的物象基礎,能夠輕易的解釋宇宙結構;宇宙世界是由無數太素的分布結構,而形成宇宙世界的萬事萬物;而太素是包括精、氣、神、質的意識恍惚,它具有完備卻極度模糊的時空概念,為構成宇宙世界的物象基礎。
故而宇宙的本質是意識,宇宙的結構是虛擬,當下的宇宙是太級狀態,而無意識的宇宙是無極狀態;因此,宇宙世界、世界、物象…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由意識所擬合而成。
探討宇宙結構,實則是在探討宇宙意識的時空結構,宇宙意識因時空意識而形成物象世界的萬事萬物,而太素就是維繫時空結構的基礎;故意識體的時空意識之所以模糊或清晰,都是根源於太素的分佈結構。
只要存再時空意識,就必然存在宇宙世界邊際,故太素的分布結構,即決定宇宙世界的實際邊際;然而由於太素本質為意識,故破除宇宙世界的時空意識,就是宇宙世界的實際邊際,也就是物象與意識的邊際,或者說“有”與“無”的邊際。

時空邊際
現代科學認為宇宙空間沒有邊界但卻有限(如圓球面),若繞行宇宙一周,將回到原點,因此宇宙空間既平坦又立體;故可觀測的宇宙結構有限,而宇宙結構的整體卻是無限;人類有證明世界(地球生態)是圓球面的經驗,因此推論宇宙結構為圓球平面,是對宇宙背景很自然臆測聯想。

直線繞行世界載體將回到原點
地球是世界載體,它是自旋的圓球體,古稀臘哲學家對宇宙整體的描述也正是如此;然而,世界載體是世界載體,宇宙世界是宇宙世界,宇宙是宇宙,其邊界的定義截然不同;西方哲學與現代科學,其實都是以世界載體的觀點,定義宇宙的邊際。

垂直背離世界載體將進入巨觀宇宙世界層中
科學對宇宙邊際的思維,並沒有隨平坦的立體化而改變方向,這就是現代科學的悖謬之處;人類畢竟飛向太空,這只是將方向由與地面平行,改變為與地面垂直,而使人類離開地球邁向太空;故世界的邊際,就是對它的背離,也就是對地球的離心交互作用。
其實空間就是方位的概念,人類在意識清晰度偏高的宇宙世界中,無論主觀體如何行進,都不會改變客觀體的運行環境,故而平面就是平面,而球體就是球體,並無冥冥玄機,也沒有深奧不可測的道理,故不用作多餘的臆測想像,來彌補現代科學觀測能力的不足。

對“宇宙背景平面”的垂直行進背離圖
當人們遠離地球世界載體,甚至超越可視宇宙,跨越地球所處的第六層宇宙太介級時,會發現第六層宇宙世界的太介級邊際,對人類而言幾乎毫無感受,而以光電為基礎的觀測範圍,也不會因方位的不同而有所改變,人們仍然在第六層宇宙世界中,進入其他行星,也仍然是在第五層宇宙世界的載體上;故而除非改變時空意識,否則時空就是我們所感知的如此。

速度邊際
當然速度是改變時空意識的方法之一,當人類能在有生之年跨越第六層宇宙太介級時,也意味著人類能以極高速行進,此時或許會對週圍天體產生惚恍的實體感受,例如將太陽系視為實心球體。


超速產生的時空幻象
飛行器因超速而跨越廣大的空間,也會使人們相對跨越慢長的時間;當速度超越816尺/脈時,飛行器內的人所觀測到的恆星系,就如同太分級生態成員;當速度超越824尺/脈時,飛行器內的人所觀測到的星系,就如同太神級生態成員(如地球生物)
速度單位宜用“尺/脈”為計量單位,“尺”為意識體實際球體半徑,“脈”為意識體循環週期;且應隨速度增加而改變速度單位(例如以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半徑為長度單位,並相對以地球運行周期(如公轉時間)、太陽系運行周期、銀河系運行周為時間單位),方能降低直覺感受的時空誤差。

超速產生如同進入時空隧道般的幻象
當速度超越832尺/脈時,飛行器內的人們能恍惚地看到太介級的邊際,此時週遭的第六層宇宙世界太介級,就如同實心球體一般;而人們此刻就如同進入時空隧道一般,所有的物象景色皆環繞行徑路線而呈現。
當速度超過856尺/脈時,飛行器內的人們就宛如置身第六層宇宙世界(天堂)生態一般,不過必須調整觀測方式才能看見;以光電為介質的傳播範圍有限,必須以第五層宇宙世界太始級以內的意識體為傳播介質,才能解譯出合理的世天堂界景象。
故而只要能高速跨越時空,就能呈現巨觀天體的邊際範圍;當然此邊際範圍仍是意識體的惚恍所造成的幻象,然而就如同人類對微觀意識體(如原子)的體察,所謂的“邊際”只是共生意識體間的交互作用範圍罷了。

宇宙世界的邊際
只要存在時空意識就可能發現邊際的存在,發現物象的實體邊際,主要在於意識體觀測的時空意識相對巨觀,透過意識惚恍作用而產生邊際幻象;故探實際索宇宙世界的最終邊際,必須使速度超越廣大地宇宙世界層級束縛。

宇宙邊際探索示意圖
人類身處於第五層宇宙世界的載體上,離開世界載體則進入第六層宇宙世界中;然而第六層宇宙世界仍是在第六層宇宙世界的載體上,故若將第六層宇宙世界視為宇宙,則繞行第六層世界載體一周,仍會回到原始的出發點。
離開第六層宇宙世界載體,亦如同人類離開一般,必須與載體的交互作用背離,而垂直加速到一定程度,是脫離世界載體最單純的方式;當飛行器加速到能與第六層宇宙世界的時空同步時,就能用間接方式測量第六層宇宙世界載體的座標。
如同地球上的光,第六層世界載體也有“光”,只不過第六層世界載體的光是第六層宇宙世界的太介級,而人類的可見光是第五層宇宙世界的太介級;故人類測量第六層宇宙世界載體時,可用第五層宇宙世界太始級以內物質來探測範圍,而將探測到的第六層宇宙世界太介級運行狀態進行解譯,進而轉化為人類時空尺度可接受的顯像條件。
當脫離時空意識薄弱的第六層宇宙世界載體後,即能進入第七層宇宙世界中;同理,第七層宇宙世界仍在第七層宇宙世界的載體上,必須脫離第七層宇宙世界載體,方能進入第八層宇宙世界中。

對最外層世界載體的背離
由於第七層宇宙世界載體上的時空意識極度薄弱,故欲建立時空座標也相對困難,邊際如同虛晃而實像如同無物,故脫離第七層世界載體除了速度之外,座標認定也是關鍵因素;而進入第八層宇宙世界候,時空意識近乎不存在。

物象與意識的最終邊際
第八層宇宙世界如同第0層宇宙世界,是物象與意識的邊際,而非物象與物象之間的邊際;第八層宇宙世界的太介極是物象的最大範圍,然而它卻沒有實際邊際,因為當速度超越它時空級距的當下,時空意識遂遭破壞,沒有完整的時空意識的宇宙,又回歸神形、氣力、精識,並進入意識涅盤的無極狀態。

結構產生
宇宙世界結構可以用太素的分布結構密度解釋,第1層世界載體內的太素與第7層世界載體外的巨觀太介級是相對的結構;太素是從無到有,而第8層宇宙世界太介級則是從有到無;但兩者的分布結構密度近乎相同,而兩者的意識資源分配則迥異。
 
宇宙世界結構密度與意識資源分配圖
在宇宙世界結構密度與意識資源分配圖中,意識資源隨宇宙世界層的提升而提升,而結構密度則向中間層次指數倍率遞增;宇宙世界各層間的關係是外包內的一體結構,並以內層宇宙世界為結構基礎。
故而第七層宇宙世界載體內的生態,擁有最豐沛的意識資源,但是其結構密度卻非常低,因此其意識複雜度也非常非常的低;低意識能力與高意識資源,就會形成如同天堂般的感受;相對於高意識能力與低意識資源的第四層宇宙世界,則相形的感受就宛如地獄一般。
宇宙世界中所有物質形成的本質,都是因為意識的增生,而宇宙世界結構形成的根源,都是因為意識體間的交互作用;故意識體隨意識的增加而增加,而宇宙世界亦因意識體的增加而擴大,擴大增加的意識豐度,遂成為意識體的意識資源。
此外,太素雖然在宇宙世界最內層,其結構密度卻如同最外層宇宙一般,而並非宇宙世界中意識體最多的層級;此點可用電腦軟體元件的概念理解,故絕大部分的太素都是被重複引用,並存在於每個意識體內,但若探究其根源,則會發現其結構型態既單純又有限。

結構特性
當下的宇宙處於太極狀態,並且仍在不斷的演化之中,故而宇宙世界的結構亦在變化之中;然而就目前的宇宙世界結構而言,宇宙世界可分為7層,每一層宇宙世界都具有該世界的存、力、形、質、時、空…等等基礎物象性質。
這些不同宇宙世界層的物象性質,只是相對存在於該世界,但不絕對存在於其他相鄰的世界;因為在不同層次的宇宙世界物象,其時空間距差異過大,根本無法實際發現或證明它的存在,故而稱其他宇宙世界層為“相對不存在”。

以微觀宇宙世界作為物質基礎
第6層宇宙世界太介級,是人們眼中的宇宙太空,且被現代科學認為是真空狀態的理想黑體;然而在巨觀意識體的感受,它卻是光傳播的介子,而且是物質特性相同的實體,它是建構物質的基礎粒子,就如同圍繞在原子核周圍的電子;導致這種觀感偏誤的主因,就是廣大遼闊的時空級距。
隨著宇宙世界意識複雜度的提升,使意識體能夠思考自身存在的真實性,進而能對宇宙世界如何存在開啟探究;但宇宙結構也會隨意識複雜度的增加,而擴大物象世界相對存在的時空級距;故而除了“道”能夠不受時空級距的約束,物象世界的萬事萬物,皆會被時空意識的級距概念所範圍。
換言之,意識體以“道”探究宇宙結構,絕對會比用物理手段突破時空級距來的容易;故而科學、哲學、宗教、乃至於神話傳說,都具有宇宙結構認知的正確性,只是因為人為因素與理解固執,而造成結構宇宙之“道”的認知偏誤。
故只要不畫圓自限不盡信所知,盡量排除人為因素化異求同,就能夠描繪出更趨近真實宇宙世界結構的藍圖;當然這種結構藍圖只是方便理解的工具,並非真實地存在這樣的層次結構,就如同太素的分布結構,關鍵仍在於意識體對它的解譯。

層次結構
根據道家的創世哲學,可將宇宙世界結構分為九層,即將“太易”視為第0層,並且把“太極”視為第8層,“太易”與“太極”是不具物象世界特性的“意識層”;因此,第1至7層才具有相對可感的世界特性(如時空意識)。

宇宙世界層次結構示意圖
“太神”為第1層世界的自由意識體,而從“太易”到“太素”這段意識層範圍,則為建構第1層宇宙世界的基礎模組;“太素”為最基層的太介級,它既是意識界的最大範圍,也是物象界的最基礎物質。


微觀天體聚合為物象基礎之結構示意圖
以此類推,地球為第5層宇宙世界,人類為第五層宇宙的自由意識體,相對存在於第五層宇宙世界之中,人類所感知的一切存、力、形、質、時、空…等物象特性,都是以第五層宇宙世界的“太易級”到“太介級”作為基礎建構模組。
故第六層的宇宙世界的所有物象特性,同樣為第五層太易級(如地球)到太介級(如太空)所定義;換言之,宇宙世界的“宇宙太空”,是巨觀宇宙世界的意識基礎,而天體運行則能反應巨觀意識體的精神思想。
佛家藉由意識禪定的修行功夫,能對宇宙世界結構深刻洞悉,讓精神意識跨越時空限制,而獲得對內外世界結構的明確體察,故得以佛家“六道”的世界觀,來標明抽象的宇宙世界層次,使抽象結構更易於說明理解。

宇宙世界層次結構的意識狀態
“太易層”與“太極層”為不具時空物象概念的抽象虛擬宇宙世界層,且其意識能力只有“存在”與“不存在”,或“太極”與“無極”的基本意識狀態;故太易與太極其實是本質相同而功用不同的宇宙意識狀態。
愈靠宇宙世界中心層次,其意識複雜度也相對愈高,在意識複雜度最高的世界中,競爭激烈程度遠高於物象資源的供應條件,故而該世界眾生災難頻仍飢餓貧困,其相對於人間的意識感受,就如同餓鬼一般的世道現象。
愈靠宇宙世界邊緣的物象世界層次,意識複雜度也相對愈低,單純意識體在物象資源豐富的宇宙世界中,隨心所欲的相對感受就宛如天堂;反之,單純意識體在物象資源極度匱乏的宇宙世界中,生存艱難的相對感受就如同地獄;不過“天堂”與“地獄”都是相對於人間的感觸,而非該世界眾生的絕對感受。

結構轉變
意識宇宙由無極狀態轉變為太極狀態,宇宙結構從無到有由簡而繁,演化趨勢隨意識流轉而變易不息,當宇宙意識由對世界的物象認同,而感受自身存在執著事物時,宇宙結構將會發生微妙的轉變。

宇宙意識狀態結構的演變
在意識複雜度較高的宇宙世界中,意識體對物象世界的感受尤為強烈,因此“我執”意識更能驅策其對物象的鑽研;透過對物象世界內外的探察研究,最終會使意識體從物象世界的癡迷中解脫,而使意識宇宙達到涅盤極滅的無極狀態。
舉例而言,人類科學家可以用分子來推測原子,用原子推測介子…,在意識複雜度更高的內層宇宙世界的意識體,將來或許有能力用“太原”來推測“太素”,若依此法則或可向內突破物象世界的隔閡,進而向太素以內的意識界進行探索。
當意識足以探究並釋放第0層或第8層宇宙的能量時,意味著意識宇宙的當下解體,然而這個探究過程相對於外層宇宙世界,只是短暫的轉變過程,但對內層意識複雜度極高的世界而言,卻是絕對漫長艱辛的永恆輪迴。

意識宇宙結構趨勢轉變圖
道家的“清淨無為”有助於宇宙結構的改善,“清淨”能夠減少慾望,“無為”可以降低執著;這樣的道學意識,能夠逐漸使高度複雜的世界單純化,世界單純化可使意識複雜度降低,而降低意識複雜度就如同減輕眾生的痛苦。
因為意識複雜度提升能夠使宇宙世界結構擴大,擴大的宇宙結構不但加強時空級距約束力,更使得高度快樂與廣泛痛苦呈現極端;故而降低意識複雜度能夠使宇宙世界結構縮小,並使眾生能夠獲得廣泛地均衡與滿足。
由於宇宙世界結構時空級距的約束,在外層宇宙世界的一個妄念,就會造成內層宇宙世界無數的變異輪迴,在外層宇宙世界的一項有為,就會驅使內層宇宙世界無數的意識革命;因此,外層宇宙的妄念與有為,是內層宇宙世界意識複雜度的擴增源頭。
換言之,由於宇宙結構的時空級距約束,由外而內改變趨勢相對容易,而由內而外改變趨勢則相對困難,然而外層宇宙世界意識體頓悟得道的機會,卻遠低於內層宇宙世界的意識體,這使得宇宙結構天堂化的理想更加不易。

微觀宇宙意識結構的暴變
當意識體能思考自身存在於宇宙世界後,宇宙世界結構的意識複雜度,遂開始朝極度提升竟至爆炸解體,例如人體自燃的奇異現象,也許就是微觀世界意識體發展的極端科技結果。
這樣的宇宙結構轉變是意識自然形成的趨勢(地球生態是不自然環境所塑造的自然生態,而地球生態內的微觀宇宙世界,則是跟隨地球生態趨勢而演化),然而這樣的趨勢不必是唯一的結果;宇宙世界可以有其他的結構轉變趨勢,因為意識自覺就是自由意識,只要自由意識存在就可能改變發展趨勢。
既然宇宙創世是不斷循環的自然過程,意識涅盤寂滅就只是過程的狀態轉變,而非宇宙意識的絕對寂滅,故尋求意識涅盤就如同借酒消愁一般,只能暫時解憂而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如果能夠改善當前意識宇宙的結構趨勢,則其意識存續的世界將相對獲得改善;易言之,與其不斷地進行地獄式的宇宙狀態輪迴,還不如創造永恆不息的天堂式宇宙。


天堂化的宇宙世界層次結構
宇宙世界結構的天堂化,並非對天堂錦上添花,而讓天堂更加富麗堂皇;宇宙結構的天堂化,是對宇宙各層世界的整體天堂化、層次模糊化;降低中央層次的意識複雜度,則宇宙世界中絕大部分的眾生,就不會在痛苦漫長的地獄中反覆輪迴。

No comments:

Ying Yang

Ying Yang

Blog Archive

About Me

Restarting to 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