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3, 2010

《意識宇宙論》宇宙創世/宗教創世觀


《意識宇宙論》宇宙創世/宗教創世觀
http://blog.udn.com/SenseCosmology/3511892
2009/11/19 11:53:41 瀏覽94|回應0|推薦0
以現代科學這樣高度分工的專業,來推論宇宙創世過程實在非常困難,若沒有天主教牧師的畫龍點睛,大霹靂理論根本無法合理化;故而與其說大霹靂理論是以科學描述宇宙創世,還不如說是依循上帝創世的精神,以物質變化的形式表現宇宙創世來的貼切。

因為高度專業分工下的知識技術,若沒有智慧加以貫穿整合,就不能夠具體的描述整體事件,更遑論描述充滿未知的宇宙創世理論;故而回溯宗教可以讓我們更瞭解,人類對宇宙創世的智慧共鳴。



景教的創世觀
景教 (天主、基督…泛稱) 徒認為上帝(耶和華)創造萬物,故宇宙可說是上帝的縮影和復寫;創造世界的過程為六天(階段),最初祂的神靈運行在水面(界面)上,此時地為空虛渾沌而淵面黑暗。

第一天創造光明,遂與黑暗一分為二;第二天創造氣態天,將諸水面分開,第三天創造了陸地、海洋及植物;第四天創造日、月、星體並使之運行;第五天創造水中的魚,和空中的鳥;第六天創造陸地生物,並以自己形象塑造人類;第七日即為其安息日。

景教認為上帝創造世界萬物,故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神能造就,而“神能”本身就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精神能量,它的意念足以造就或者毀滅世間一切的有形物質。

上帝有自己的形象,而人類就是按照祂的形象塑造而成;宇宙是上帝的縮影和復寫,因此宇宙的一切特性都是以上帝為根源;換言之,上帝是擬人化的精神意識體,它是宇宙萬物形成的基礎元素,也是宇宙萬物的總設計師。

由於“上帝”是創造宇宙的“基礎意識體”,這個基礎意識體在宇宙開始之前就已經存在,因此祂能夠感受宇宙的虛無介面;並且具有形象意識,所以能將人塑造為自己的形象;祂也具有屬性特徵,所以能將宇宙萬物按照其特徵演化。

然而究竟是宇宙創造祂?還是祂創造宇宙?
一個具有本體意識及屬性特徵的高複雜度神靈,能夠在虛無渾沌的宇宙中存在嗎?如果沒有相對複雜的宇宙環境,如何能存在這樣高度複雜的意識神能?

祂既能感知宇宙世界,祂的存在就意味著宇宙的存在,故而其所謂的“創世”,就應該是創造宇宙內的某個世界階層,而並非對宇宙本身的創造。



回教的創世觀
回教 (伊斯蘭、清真…泛稱) 徒認為宇宙是被超絕萬物至尊全能的真主 (安拉) 所創造;最初宇宙物質集中於一團,後來安拉命令這團物質崩裂,於是物質分裂為物塊與氣體由中心點向外噴射並充斥宇宙。

創世過程與景教相近,也用“六日 (Youm,也可譯為階段或時期) ”創造世界,至於地球和宇宙間的其他星球,則是安拉創世的最後兩個階段;宇宙是按照安拉的計畫有秩序地創造,故而受造物各有其特性類型,能夠在事務整體發揮有限度的功能。

回教與景教在宇宙創世的見解顯得十分相近 (亞伯拉罕系) ,其教徒對於安拉的順從程度更甚於景教徒之於上帝;安拉命令物質崩裂並充斥宇宙,宇宙萬物皆是由安拉所創造,因此安拉並不是宇宙世界的一份子,而是創造宇宙世界的既有意識主宰。

換言之,安拉存在於宇宙世界形成之前,祂具有特殊意識而不具實體,祂創造實體並將之有計畫地轉變為萬事萬物;此外,回教徒最大的心願是與安拉融合為一,永恆的在花園天堂裡享受無盡幸福。

這意味著“安拉”其實也在天堂,然而這個所謂的“天堂”是另一個宇宙世界嗎?是安拉創造了這個天堂?亦或是安拉本身也是天堂的一份子,並且由祂的意志創造出我們的宇宙世界。



佛教的創世觀

佛教徒認為宇宙本循著生、住、異、滅的原則反覆運行,故並不熱衷於創世的過程 (印度神話創世觀),而更專注於脫離此間的輪迴過程,期盼直接達到「涅盤(印度語意為寂滅)」的境界。

然而其對於宇宙界的闡述卻較其他宗教更為深入,諸如“三界 (欲界、色界、無色界)”世界觀,以及“四聖 (佛、菩薩、緣覺、聲聞)”與“眾生 (天、阿修羅、人、餓鬼、畜生、地獄)”的十法界。

與亞伯拉罕系宗教大不相同的佛教,認為宇宙是循著自然的規律反覆運行,並非由特定的“神能”所操控主宰;然而這個無休無止的自然規律,卻代表無盡輪迴與因果業報。

因此佛教徒熱衷於頓悟宇宙世界內的因果業報,以求達到徹底覺悟,而根本上獲得永恆的解脫;這個解脫並不是上天堂,而是達到「涅盤」的境界,也就是讓靈魂永恆的寂滅,使靈魂不在因果業報的塵世中輪迴,而終極消逝於宇宙世界中。

宇宙既然循著生、住、異、滅的原則,宇宙本身即是源自於虛無,所謂“萬法為識”,一切的有為法都是因意識而來,而這個意識是自然孕育而生的自由意識,與造物主的特殊意識有所不同。

此外,世人在意識的瞬間,就能產生無數相似於宇宙本生的生、注、異、滅過程;易言之,宇宙存在層次不同的世界,而每一個世界的眾生基本上就是另一個內部世界神能主宰。

此外,每個世界層次的眾生都具有“色身”,也就是說存在於世界的眾生都具有感知能力且具有形體,而此形體只是意識感知並非真正的實體。



道教的創世觀
道教徒認為在天地渾沌未開之前,宇宙處於虛無自然;然後盤古真人孕化於蛋狀球體之中,隨著宇宙蛋的逐漸擴大,盤古也隨之長大...

過程中,輕薄清淨的物質上浮為天,混濁沉重的的物質下沉為地。有意識後的盤古自號為原始天王,居住在天的中心玉京山,當天地已然成形後,原始天王就化為眾神及萬物...

而後原始天王“元精”化為無形天尊 (天寶君),繼之其“靈氣”又換化為無始天尊 (靈寶君),最後其“神能”換化為梵形天尊 (神寶君),原始天王化為“三清”之後,最後又回歸天地渾沌之中化為盤古真人...

道教有“神”,但並非如上帝或安拉這樣的宇宙造物主,而是宇宙自然孕育而生的“元神”,祂是具有物質形體“真人”,卻又是能化為虛無的“神能”,最終隨著宇宙的自然變化而復歸於渾沌,週而復始地進行宇宙循環的自然運行。

易言之,盤古是宇宙意識精神的代表,隨著宇宙的自然循環而改變其型態;盤古的狀態有四;原始天王、無形天尊、無始天尊、梵形天尊;若以其狀態可分別為“質、精、氣、神”,當盤古的狀態進化為“神”的階段時,又會孕育於蛋狀球體之中,從新開始塑造新一輪的物象宇宙。



世界各大宗教的創世觀念比較

由上表可以發現,景教與回教的宇宙觀較為相近,而道教與佛教的宇宙觀則相對近似;理由在於東西方的文化差異與思考層次的不同,所謂思考層次是指宇宙的認知層次。

舉例而言,在修成境界方面,回教期盼與真主合一,景教希望獲得永生,佛教願成為菩薩,道教想要成為神仙;此四者就可歸屬於同個宇宙層級“天堂”;若各宗教皆以此層級體會創世過程,則各宗教宇宙觀的歧異將大幅減少,而立論觀點共同之處就會儼然呈現。

故而若拋卻各宗教傳統的迷信與偏見,則道教與佛教的見解相形似乎較為卓越,原因在於其對宇宙本身的認知,及宇宙世界的理解較為透徹;其認為宇宙本體是自然循環的現象,而非特殊神能的創造,這個觀念是基於宇宙本體而論。

至於亞伯拉罕系對宇宙認知的立場,則能以佛教的世界觀加以說明,其實就是在修羅天道的眾生意識角度;而道教的宇宙元神狀態演變,更可為宇宙創世與演進的過程提供更為合理的詮釋基礎。

No comments:

Ying Yang

Ying Yang

Blog Archive

About Me

Restarting to 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