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3, 2010

《意識宇宙論》本質/時空


《意識宇宙論》本質/時空
http://blog.udn.com/SenseCosmology/3730215
2010/01/28 15:55:30 瀏覽43|回應0|推薦0
“物質在空間中運動”其根本要素就是“時空”,如果時空不存在,物質或世界就無法存在,所以構成物象世界的根本要素就是時空;然而時空只是意識概念而非確有其實質,因此時空的感受來自於意識體,而非物象或世界的真實恆定。
故意識的存在不必有時空存在,但時空的存在必然有意識存在;而“時”與“空”同樣存在因果循環關係,譬如“空意識”存在力距概念,而力距的概念是存在於兩者間的連續作用與相關影響,而“連續”與就是時意識的概念。
空意識存在形面概念,而形面概念是力距概念的“充滿”;而對力距結構的“充滿”,就是時意識的概念;故力距概念是“時意識”於存在連續概念的形成結果,而力距概念卻又是“時意識”於形面充滿概念的構成因子;追根究底,時意識的存在,可以不必存在空意識;而空意識的存在,卻必須有時意識存在。




 
時間與空間
意識是從無到有,從模糊到清晰,再由清晰到模糊,最後由有到無,當然這也是時空意識的受覺概念;故而我們所處的世界,屬於時空意識“有”而且“清晰”的領域;因此,“時間”與“空間”是清楚可感,且是可規劃度量的單位。
無論是時間或空間,度量單位的成立,必然是存在相同的認知;當然在此所謂的相同認知並非絕對相同,而是趨近於相同的認知概念;故而每個人對時間與空間的感觸都不會全然相同,但卻是趨近相同,方才能建立時空意識的共同度量單位。
由於人的時空意識會因為環境或本身的改變而改變;例如人在熾熱的火爐邊,與人在美女的身旁,對時間的感受將大不相同;譬如人在相同大小的房間,因為房內顏色格局裝潢擺飾的不同,也會讓人對空間的感受有所不同。
故而當人體發生巨大變化,時空意識就可能會與常人有所差異,若這種差異過大,則對時間與空間的感受就會大不相同;當然這種對時空概念的差異來自於個人意識,對其他人而言,或對於意識恢復常態的人而言,時間與空間仍是清楚而可以感受的概念。
此外,時間比空間更為抽象而難以用實體度量;故古人以天體運行劃分時間,而今人以原子(銫133)能級躍遷週期來劃分時間,但兩者都是藉由所謂的物質運動規律作為度量標準。
但是物質運動真的是規律而恆定的嗎?
那只是相對於人類而言,而非對於該物質本身而言;因為所謂的“物質”都是意識體,而意識體就不可能是絕對恆定的規律,它就如同人類一樣會遭到改變;故而時間與空間的度量標準,只能視為相對於常人的通用標準。





時空維度的迷思
人類存在趨近相同的時空意識,故而對於時間與空間的感受差異並不大;然而對時空維度的假設,卻存在許許多多的歧異;有的是根據科學探索的事實,有的是根據方法形成的原理,有的則是發掘自內心的感悟。
由於時空意識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以科學探索的事實,來臆測時空維度,就如同瞎子摸象般,可能會認為大象就如同一面巨大的扇子;而以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來臆測宇宙維度,自然就會以為宇宙如同薄膜;又為了解釋易受物質穿越的宇宙背景的問題,故而也自然會產生超多維宇宙的聯想。
幾何學、數學乃至於電腦的應用,其理論形成的根源,來自於意識體原始的處理方式,因此它能夠解決無中生有或從有到無的抽象問題;故其對時空意識的概念,是基於理性分析自然處理事物的方法程序,而非本於對物象世界的摸索,所產生的臆測聯想。
哲學能解釋宇宙世界從無到有的抽象變化,這是因為其理論形成的本質就是意識;時空是極為抽象的意識概念,以意識詮釋意識能夠毫無齟齬,這就是哲學的長處;而哲學對時空意識的體認,是透過意識自然的宏觀哲思,而非理性分析或摸索聯想。
由上表可以知悉,方法學時空觀點與哲學時空觀點,能夠適切的對應;哲學所謂的“精”可指存在的狀態,這如同方法學用“點”來代表“存在”;然而“精”或“點”並非“時空”,它只是構成時空意識的基礎概念。
哲學所謂的“氣”是一種“力”,方法學用“線”代表“距”,然而兩者本質卻是相同;因為“力”能夠形成“距”,而“距”能夠表現“力”,故兩者並無根本的不同,只是表現的方式不一。
哲學用“神”意會“形”,而方法學用面而表示“形”,故兩者的用意仍然是表示“形”,而非實體空間或動態時間;形的堆疊累積能夠表現立體,而形的連續變動能產生動畫,而立體與動畫就是空間與時間的概念表現。
點、線、面並非只是構成空間的元素,例如以徒手繪線,線是由一個點到一個點,其過程就是時間意識的連續概念;故方法學的點、線、面,或哲學的精、氣、神,都是構成時空意識的基礎,而時空則是使世界成為“有”的意識基礎。




 
時空意識的形成
時空的概念完備於“太素”以外意識體,它是構成宇宙世界的原始基礎,而每層宇宙皆以其“太素級”為其世界的物質基礎;故“太素級”就是讓世界成為“有”的基礎,它建構巨觀物象世界,並且是微觀世界的宇宙天體。
相對於“太素級”以內的事物,由於時空差距過大,超過“太神級”意識體感知的能力,所以對於該“太神級”意識體而言就宛如“無”;故而“有”與“無”是相對於意識感知而言,透過意識間的神形恍惚,才得以感受相對可感的物象存在。
意識體隨其尺度而形成相對的時空意識,故不同尺度的意識體,對其生命的時間感受,其實並無太大差異;換言之,對人類而言,“百年”是相對生命的時間感受;然而對其他微觀意識體而言,“百年”可能是無法體驗的永恆感受;但對巨觀意識體而言,“百年”可能是其無法體察的短暫感受。
故不同層次宇宙世界的意識體,彼此的時空絕對感受並不存在,而對自身的時空相對感受卻差異不大;此外,理解與分析意識運行的方法,也有助於瞭解意識宇宙,因為意識處理問題的方法本質,是無論巨觀或微觀、現實或虛擬,而是一種溝通意識的“道”。
如果將宇宙世界視為電腦模擬世界,若沒有時空概念,模擬世界就不能存在;模擬系統須賴明確的時空座標,模擬世界才能夠具體的運行與顯示;故時空概念就是建構模擬世界的基礎模組。同理,“太素”為宇宙世界時空概念的最基礎模組,而“太介級”是相對於每層宇宙世界時空概念的基礎模組。
觀測者與受觀者的時空差距愈大,其受觀者之間的差距愈是微小,而觀測者與受觀者時空差距愈小,其受觀者之間的差距愈是巨大;例如電子間或銀河系間的差距,對人類感官而言相異性很小,但對於人際間的相貌或行為卻一眼可辨。
無論向內探究或向外探索,都會使原來包括時間的物理特性相對改變,因此以極高速在外宇宙間飛行,或以極低速在內宇宙間探測,都可以發現時空特性的大幅變易;此外“太初級”為該宇宙世界“力”的產生基礎,若將此結構破壞,則必然造成相對範圍的時空崩壞。





意識的時空尺度
“時間”與“空間”是意識體感知世界的基礎度量,它是一種相對存在的意識感受;對於人類這樣的意識體而言,脈搏即是其對時間的基礎度量,而身體就是其對空間的基礎度量;故而人類會以“秒”與“米”作為時空度量的基礎單位,而不會以“太陽公轉時間”或“太陽赤道直徑”作為基礎單位。
同理,“地球”或“電子”亦有其時間與空間度量,對“太陽”或“原子核”公轉繞行一週就是其脈搏的一次挑動;故對於地球生態而言,其週而復始生態循環的時間度量,就是一年;故意識體內部循環的常態週期,即是意識體所能清楚意識的度量標準。
地球公轉時間約為為3.16×107秒,地球直徑約為1.27×107米,兩者數值相差僅約2.5倍(當然秒與米單位不同,故在比的是時間與空間兩者的級距倍率);然而秒與米是人類制定的時空度量,與自然形成的人體脈搏、身長尚且存在落差,更何況是對地球生態的度量。
若以人體“脈搏”作為時間度量,成人脈搏約0.75秒,故與地球公轉時間相差約4.21×107倍;若以中國古代的 “尺”作為力距度量,隋唐尺長約0.294米,故與地球直徑相差約4.32×107倍;則兩者相差僅約0.97倍。
《說文解字》尺,十寸也,人手卻十分動脈為寸口。
十寸為尺,所以指斥規榘事也。

當然人體的脈搏與體型有關,一般而言,體型愈大的人脈搏愈慢,因此嬰兒每分鐘脈搏高達140次,而男性則比女性平均高約5~8次;此外,尺是以人手為基準,然而每個人的手長不同;故而存在誤差是必然的現象。
由於腰沒有骨架支撐,因此比身高或肩寬更能表現人體大小;故若人體的骨骼為液態,則人體將會皺縮為球體,此時的身長應該與“尺”相差不多;至於為何用長度而不用體積,是因為宇宙並無真正的實體,而空間意識的基礎在於力距;至於為何用直徑而不用半徑,則是為遷就人類的衡量尺度,兩者比值結果並無不同。
故而時空尺度是相對存在,且等比於對應於意識體的概念;此外,人類並非太神級生物的標準體型,譬如最大的胎生動物(如藍鯨)身長可達20~30米,而最小的胎生動物(如小倉鼠)身長僅約0.04~0.05米;然而藍鯨瘦長而倉鼠肥短,故體型中等的胎生動物直徑約0.75米,則與地球直徑差相約1.69×107倍。
宇宙世界的時空結構並非絕對均勻,因為它也會隨意識的變遷而改易;然而世界時空尺度的常態平均,卻可以由巨觀標的與微觀標的求得概略均值;其值約88倍(約1.68×107倍),這是不同級距意識體之間的時空尺度比,例如地球之於人,太陽系之於地球,銀河系之於太陽。
故可推論若人類利用光或電觀測宇宙世界,則能觀測到約±832倍(即±79,228,162,514,264,337,593,543,950,336倍)的範圍;這差距當然是天文數字,故超過此時間與空間範圍的物象感受,對該意識體而言就宛如不存在。
因此意識體的時空意識結構,是基於同層宇宙世界的物質基礎,這個物質基礎即“太介級”時空尺度的意識體,也就是光子或電子的尺度;但若能透過間接遙控與觀測標的時空尺度相對鄰近的意義體,則人類所能觀測的時空範圍將可獲得突破。





速度與時空
“時空”是構成宇宙世界的基礎意識,而“時意識”與“空意識”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時空”在宇宙世界中存在對等的尺度意識,而巨觀與微觀存在對等的時空差距;故而當意識體高速跨越空間時,其客觀時間也會相對高速跨越。
因此從太空傳來的星光,可能是超過人類目前科學所能驗證的時間,但其過程卻仍如同太陽光一般的短暫;“光”的運行生命並未增長,但是其所經歷的客觀時間,卻可以如同經歷永恆一般長久,這即是時空意識的位差概念。
時空意識位差的改變,來自於高速行進的意識體本身,而非能夠改變客觀世界的運行歷程;光在太空中高速移動,實則在跨越巨觀世界的力場;力是連續存在的時空意識基礎,當其以高速跨越巨觀力場的同時,其客觀歷程就會經歷相同比例的時間。
由於巨觀世界的時空意識,來自於微觀世界的天體運行;力距概念源自於如同太陽系般的太初級,而形面概念則源自於如同銀河系般的太始級;當高速行進的意識體瞬間跨越力場時,對於客觀的意識體而言,該意識體就宛如靜止不動;且對其行進的觀測非實線,而是如同虛線般斷斷續續的躍遷。

時空意識位差之客觀感受示意圖
上圖的箭頭代表相同意識體,行進歷程經歷相同的主觀時間;線條則代表其對客觀意識產生的觀測感受,而長度代表其所跨越的客觀時空意識;短實線代表客觀感受其連續存在,長虛線則代表客觀感受的不連續存在;故客觀意識在相同的觀測範圍,會認為高速行進的意識體近乎靜止地躍遷於空間之中。
物質是微物高速移動的殘影,這種意識恍惚的現象,來自於巨觀意識體對微物移動的解譯;故而當速度能夠達到巨觀世界的時空意識尺度時,它就如同“存在”於巨觀世界,而巨觀世界的瞬間時間概念,可能就如微觀世界的永恆般長久。





 
時空的變異
時間與空間存在相對而相依的關係,故改變時間則空間必隨之而變,改變空間而時間亦隨之而變;而時空意識與世界結構密不可分,因此改變宇宙世界的結構也同樣會造成時空的變異。
舉例而言,牛頓的傳統力學,能夠普遍適用於人體可及的時空尺度;但對於巨觀的太空尺度,或微觀的量子尺度,則難以普遍適用;這是因為宇宙世界結構的力場不同,而力場又是意識體的交互感知基礎。
由於時空意識的根本基礎是存在意識的連續,因此改變存在意識的連續性,就能夠改變時空的對等性;換言之,宇宙世界存在所有可能性,且皆會因為意識而改變,因為宇宙世界的基礎是時空,而時空的本質是意識。
故時空可以產生扭曲不對等的現象,而時空意識就如同流水一般,可以追溯、可以變形、可以跨越、可以持續、可以擷取、可以隨流;時空隨意識而生,亦隨意識而滅;時空的存在是意識的表現,而時空的變異也是意識的表現。
因此各種理論甚至幻想,皆能夠“真實”存在於微觀世界中;而使微觀世界時空變異的因素,就是使常態意識趨近於該特殊意識的扭曲現象;故而並無所謂是非真偽,只有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差異而已。
換言之,微觀宇宙世界的時空扭曲現象,是主觀宇宙世界意識體的意識造就;而主觀宇宙世界的時空扭曲現象,又是巨觀宇宙世界意識體的意識所造就;譬如,巨觀的黑洞未必是真,但微觀的黑洞卻勢必存在。
只要物象世界存在,時空意識就必須存在;因此宇宙世界因時空意識存在而存在,其擴張是因為意識流的增加,而其縮小則是因為意識流的減少;因為意識清晰所以時空有限,因為意識模糊所以時空無限;當時空產生變異,即代表其意識本質的變異。




時空的塑造
時空的本質是意識,而意識是可變而可塑的,故而“相信”就會使事實趨近甚至成立;且由於宇宙世界間的時空意識存在一體性,因此微觀世界勢必受巨觀世界約束;此外,意識仍會存在特殊性,所以意識體有可能超越時空,甚至塑造時空。
時空意識為意識體存在的連續感受,它相對存在於“世界”之中,但卻不必絕對存在於“宇宙”之中;因為時空是塑造物象世界的基礎意識,沒有意識就沒有時空,沒有時空就沒有世界;故世界必須有意識才能存在,但意識卻不必為世界而存在。在理解意識、時空、世界的本末後,對“時空”的定位才能夠清楚。
故而在意識宇宙中的時間概念,是透過意識體相對感知連續意識而來;因此過去、現在、未來同在意識當下,時間的概念完全基於意識體的連續感知,而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也共同在變,因為意識宇宙本來就是變易不息的狀態。
換言之,若能改變意識體這個宇宙資訊解譯器,就能改變時空意識的流向,時空可以控制、調整、規劃、跨越、甚至可逆而行之。

No comments:

Ying Yang

Ying Yang

Blog Archive

About Me

Restarting to 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