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3, 2010

《意識宇宙論》本質/意識


《意識宇宙論》本質/意識
http://blog.udn.com/SenseCosmology/3730265
2010/01/28 16:10:16 瀏覽68|回應0|推薦0
物質與能量是意識的恍惚,甚至時間與空間皆是意識的概念,故世界的萬世萬物無一不是意識所產生,而宇宙的本質就是意識;故本文所謂的【意識】是宇宙世界存在與運行的“道”,與一般所謂的“意識”有所不同。
換言之,道包括一般所認知的“意識”,意識之所以形成,乃至於意識之所以運行,其本質皆是道;道並非“路徑”,而是存在與運行的方法;故不論人或物,也不分有或無,人們所探討的“意識”,勢必也存在共同的本質。




意識概念的釐清
一般所認為的意識具有感應、感知、感覺、覺察、知覺、理智、理解、理性、推理、思想、思維、思考…等等性質或作用;這是人們透過對自身與環境的體察,以及對經驗與知識的學習,而形成對意識的體認描述。
故人們對意識的體認,是以人體感受與靈魂感觸為主;若將人體形容為硬體,則靈魂就如同軟體,軟硬體的協調配合,而產生人的思想行為;但無論是軟體或是硬體,都是既有的產物,它們是意識的運行工具,而非意識的根本源頭。
西方哲學存在唯心與唯物的觀點差異,唯心者認為意識是靈魂所產生,而唯物者卻認為就連靈魂都是由物質所構成;兩者存在時空層級的觀點差異,而構成靈魂的物質本質卻是意識;故兩者同樣為意識的“果”,而非意識的“因”。
現代科學則普遍認為,意識是由人腦所產生;此外,意識也受環境社會所塑造影響,而意識也能創造改變社會環境。然而人腦如同硬體,失去靈魂這樣的軟體就無法運作,而社會環境如同網路,它如同軟硬體生態而非運作動能;而運作與動能,同樣是意識所形成,而非意識本質。
為幫助理解可將人體視為電腦硬體,而將靈魂視為電腦程式;電腦硬體須透過電腦程式才能夠發揮作用,而人體則須靈魂才能夠思想行為;電腦與程式若沒有人為使用,它會是一成不變可以算定的輸出;而人體與靈魂若沒有自由意識存在,則會是一成不變可以算定的命運。
靈魂其實是身體的一部分,它以極小的尺度(太始級)遍佈在身體;同理,程式其實也是硬體的一部分,它被紀錄在硬碟或其他裝置之中;故當硬體受到損壞,可能會造成部分程式的執行失靈,猶如身體的傷殘而導致靈魂的缺陷;當然軟體的缺陷,也同樣會導致硬體運作的失常。
以人體的覺察為基礎而研究意識,是從內在的心理狀態與清醒程度,至外在的刺激反應與行為控制;但其實都是從人體的角度分析意識,即便人類能夠完全模擬腦的活動,也只是模擬人腦既有的硬體程式,而無法創造能充滿生命力的意識體。





意識結構
人腦當然比電腦複雜,但意識的創造方法卻是類似;人類是由宇宙意識演化自然創造的意識體,故人類自然能夠存在方法意識,讓人能擁有對事物的創造能力,並使其能適用於世界;因此,能利用硬體與軟體的簡單概念,解釋人體與靈魂的複雜概念。
人體與靈魂之所以複雜,不僅是因為人體比硬體結構複雜,更是因為思考人體與靈魂的關係,是主觀而抽象的自我感知方法;由於主觀所以見解有別,由於抽象所以難以實証;但透過意識方法,則能夠輕易的解釋人體與靈魂的複雜關係。
人腦只是控制反應的器官,而並非意識的本質,它是人表現思想行為的硬體,也是意識結構的一部分;然而,人之所以能產生複雜的思想,是因為它的內部結構相對地複雜。
人腦的質量約占體重2%,而人體對其養分供給卻高達2成以上;人腦中約有一千億個腦細胞,其數量猶如銀河系中的太陽系一般;其中約十分之一為神經細胞,而神經細胞又包括細胞體及用於傳遞電化學資訊的軸突。
人腦在神經元中儲存資訊,並由各功能部位整理組織,最終整合輸出為具體的思維活動;神經元的變化與人體遭遇的刺激相關,故常思考能讓人更聰明,但過度的刺激卻會造成精神疾病。
使人腦這個硬體運行的軟體就是靈魂,靈魂比神經元、甚至電化學資訊更微觀,當然它的運行速度也遠遠高於兩者,因為它屬於太始級的時空尺度;在廣大浩瀚的空間中,它能以太初級的“力”與太易級的“道”進行整體聯繫。
故人們所發現的電化學資訊,只是靈魂透過物質傳遞資訊的表象,而靈魂使它們具備整體的整合能力,並使這些資訊有條不紊的轉化為思想行為;因此,當靈魂遭到破壞或干擾,人的思想行為就會產生相對影響。
那麼“意識”是否就如同CPU呢?
就處理資訊的角度而言卻是如此,但也僅止於如此。
就意識結構而言,世界萬物都是意識所構成,由於時空尺度的龐大差距,使微觀意識體運行的殘影,成為巨觀意識體恍惚的物體,故而巨、微意識體同是意識聚合體,只是兩者存在的時空位置不同。不過時空差距,確可以量化為CPU的處理速度。
其實CPU的速度還是其次,真正的不同在於“自由意識”,這是改變靈魂乃至思想行為的根本;若缺乏自由意識,則肉體與靈魂的運作,都只是在進行恆定不變輪迴反覆的宿命;故而缺乏自由意識的“生命”,其實與所謂的“物質”並無太大差異。





自我意識
“意識”可作為察覺認知世界萬象的泛稱,而察覺認知的基礎,在於意識體對物象的解讀能力;故意識體對自身存在的主觀感受,就是自我意識的體現;即便是在意識“自我”的時候,自我也是意識的恍惚,所形成自身存在的連續感受。
世界萬物皆為幻影殘象並無實質,我們之所以能夠看見物體,是因為我們具有能感應相對物像的攝像反應器官,然而與物像的時空尺度相差過大時,我們將無法感知物像的存在。
人體內還有其他的生命,它們的意識並非人體本身的意識,然而它們的群體意識將間接影響人體的意識;例如某人突然特別想吃某些食物或作某些行為,這股潛在的想法慾望,可能即來自於內部組織而非自我意識。
故而當人體內部的組織受到改變時,人的思想行為也會受到改變,所以自我意識與內部組織意識既不同卻又相互影響;就如同因國家民族或社會理念而形成的意識,當意識聚合成形之後,就會存在相互影響的約束力。
自我意識除了受內部組織影響外,亦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外界事物所造就的情境會改變自我的思想行為,而自我的思想行為也同樣會對外界事物造成影響;這是因為兩者之間存有共通的“道”,使彼此能夠相互感知並互相影響。
此外,外界意識流能透過飄移、滲透、吸收、排斥、引誘…等方法,而對易識體造成改變;受刺激的人體,輕則寒顫,重則病歿,而其想法觀念亦隨之而相對改易。意識流可以是可見的物,也可以是看不見的體(如靈魂、意念)。
故思維就如同流水,可合、可分,可聚、可散,可順、可逆;故而自我意識的清晰模糊,只是處理意識流的狀態問題;而無法以現實經驗衡量的部分,則必須以更微觀的意識生態角度才能理解。
拋開人體的思維侷限,由宇宙的思維觀點,來探究何謂自我意識。
“太極”與“無極”相對,為宇宙意識存在的狀態,“太易”是“道”的存在狀態,故而“道”就是宇宙的根本意識;因此,宇宙與太易皆根源於道,而“道”並沒有時空的概念,它既是唯一也是無限,它是當下的宇宙狀態,也是當下的宇宙世界。
“道”是每一個意識體的聚合基礎,而每一個意識體都只是當下意識的幻象; 因此,所有的意識體都是相對存在而絕對不存在;所謂的「你、我、他」可以說是不同聚合狀態的宇宙意識程序。
易言之,只有宇宙“道”的意識在運行,而不是「你、我、他」在作為,故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是宇宙意識的處理程序;所謂「屠夫、受害者、佛」則是根本相同,而形勢條件聚合不同的意識體。
當宇宙意識為屠夫。自我意識的感受只是屠夫,而無法感知受害者與環境的真實意識,所能感受的只是本體意識條件解讀下的感觀幻象。
當宇宙意識程序為受害者。自我意識的感受就是受害者,並無法感知屠夫與環境的真實意識,所能感受的同樣只是本體意識條件解讀下的感觀幻象。
當宇宙意識寂滅為佛,亦即宇宙意識“得道”並進入無極狀態,而此時的宇宙不存在意識,故沒有所謂的意識感知,更沒有所謂的自我意識。





意識體
“意識體”是宇宙世界存在體的泛稱,故包括一切生命、物質、能量、器官、組織、生態、世界,皆可用意識體為名;“體”的存在必須具備時空意識,透過意識對“體”的恍惚,而感受自身或它物的存在。
故宇宙最小的意識體為“太素”,最大的意識體為第七層宇宙世界的太素級;由於“太素”是意識最初惚恍而成的幻象,故其實體概念最為薄弱;然而世界之所以能明確存在於宇宙,就是由這種模糊的實體概念,累積為清晰的實體概念。
若將宇宙中所有意識視為“意識流”,則意識體就是解譯意識流的解譯器,故不論對外意識體 “月亮是否只在看著它的時候才存在” 的問題,或對自我意識體“我思故我在”的問題,都可以用意識體解譯方式理解。
宇宙世界中並沒有絕對相同的意識體,只有恍惚意識相同的意識體;如同兩樣相同的產品,並非兩產品絕對相同,而是在常態標準差之內,而被認定為相同;又如同兩個氫原子,並非兩者絕對相同,而是相對於人的感受相同。
故對意識體而言,愈是巨觀或愈是微觀,所感受的意識體愈是相同;所有微觀意識體都是在反覆循環的高速運作,而巨觀意識體則是如同靜止不動般地緩緩運行;因此意識體能極其相似地存在於不同時空環境之中。

不同宇宙世界的相似地球生態示意圖
在不同意識體中,若存在相同的“道”,就會在太易級中演化出相似的生態;例如在第六層宇宙世界的意識體,若存在地球生態的“道”,在其意識影響下,就可能產生極其相似的地球生態;然而這兩個地球生態並非絕對相同,因為自由意識能使它們有所不同。
故而道同則演化同,這是意識體的不自由,它會重複循環執行相同的過程,也可以說這是意識體的宿命;然而由於意識的不同,就會使既定的命運有所不同;故而所有的意識體都是在既定的宿命下,發展出各自的命運,其微妙的差異就在於自由意識。
因此常思考的人會發現,物象世界細微的事物變遷,似乎有別於以往的記憶;因為在極其相似的兩地球生態,其演化雖極其相似,但仍存在極其些微的差異;當意識“同時”運行這兩個地球生態時,意識體內部的道就會使兩者發生共鳴。
換言之,地球生態的過去、現在、未來,可能同時發生在同層宇宙世界的不同世界之中;若能夠根據相同的共鳴跨越空間,就能夠回到任何時間條件下的地球生態中,但這只是極其相似的地球生態,而非絕對時空條件下的來時原點。




意識的運行
我們所感覺的世界是連續無間的時空環境,而我們感受自身以及外在事物,是如此清楚而實在;故很難想像宇宙世界只是意識的恍惚構成,且沒有絕對同時存在的兩個意識,如同「你、我、他」不絕對地同時存在,只是相對存在的意識恍惚。
為幫助理解,我們可以利用電腦運行模擬世界的方法,來思考意識運行宇宙世界的方法;雖然電腦網路模擬世界的遊戲機制,是為模仿世界運作的刻意作品,但模擬世界遊戲的運作模式,確能反映意識宇宙運作萬物的基礎方法,因為人類本身就是高度複雜的意識體。
以網路為媒介的模擬世界遊戲,是透過網路將不同地區的玩家資訊匯合,以電子訊號傳遞至個人電腦,再由個人電腦進行顯示反應於玩家感觀;同樣的,玩家根據本身的意識觀感對電腦發出指令,透過個人電腦與網路伺服的溝通,使其資訊獲得傳達並使遊戲感受真實。
我們可以用上述的簡單譬喻,來說明幾項宇宙運行方法的關鍵要素:
  1. 電腦指令是透過處理器瞬間執行,故共同參與遊戲的玩家反應並非絕對同時被處理,而遊戲世界中的環境反應也並非絕對同時。 
  2.  顯示感觀反應的電腦螢幕與喇叭等儀器,都是透過所謂的人體視覺暫留與耳膜共鳴所產生的恍惚意識,其電子效能產生程序同樣是瞬間而非絕對同時。
  3. 不同玩家的意識透過網路渠道匯集傳遞,而這個處理過程是解譯電子訊號序列的排列組合,故受解譯的資訊並非完整不可分割。
  4. 遊戲世界的模擬效果皆內建於電腦,若無內建則需下載更新或無法使用。
  5. 伺服器本身須具有整合玩家資訊、傳遞環境資訊,以及模擬世界的處理能力。
 
意識運作基礎示意圖
由以上網路模擬世界的五項特點,大致可以說明意識感知世界的基礎運作方法;在意識宇宙的世界中並不只以人類為“玩家”,而是所有意識體皆為玩家,故游魚走獸花草樹木皆是玩家,而每個玩家只在宇宙意識的當下存在。
由於時空意識的恍惚成形始於“太素”,而太素與第五層宇宙世界太神級的我們,時空意識尺度相差過大,故而意識者得以感受“我”持續存在於物象世界中;如同玩家感受到角色持續在模擬世界進行遊戲一般,其原理只是訊息處理後,呈現的幻影殘像罷了。
意識體之間的資訊透過意識流而溝通;在此,意識流的功能近似於網路伺服器,皆在做匯整環境資訊與傳遞角色資訊的工作;然而兩者在角色定位上卻有相當大的差異,因為意識流本身也是意識聚合體,故而意識流在宇宙意識運行到它時,它便成為主角意識體。
因此意識體透過意識流匯整環境資訊與傳遞意識資訊,當宇宙意識程序執行到此意識流部分時,相關的意識流可分散或聚合為相對意識體,其相關資訊又將以它相對的意識流進行傳遞。
故而意識程序與愰影解譯,就是呈現世界環境的基礎方法;易言之,每一個意識都不是絕對共同存在,而是相對的感受存在,每一個意識生命過程都是整合無數的“當下”,透過本體內部宇宙要素解讀的擬合幻象。
故而宇宙世界可以說是意識體聚合的結果,意識生命體本身就蘊含一切其可能的發展演變元素;而此發展演變元素就在其意識體內,無數的微觀生態中演化,探究到最終,即為形成宇宙世界物像的最原始基礎—太素模組。
電腦是利用電的位差存否傳遞訊號,而組成電腦程式的基礎位元;同理,意識宇宙的太極狀態因“道”而生,由“道”的存在產生意識宇宙的基礎元素“太易”,由太易為意識基礎,聚合為宇宙世界的基礎物質“太素”。
電腦程式有分低階語言(如機器語言)與高階語言(如C語言),然而低階語言與高階語言只有表現形式上的不同,對電腦下達的基礎指令則相同;換言之,高階語言目的在便利設計者,而低階語言則在便於驅使機器運作。
然而以形式論,高階語言所表現的複雜程度,卻遠高於低階語言;用這個概念可以的解釋宇宙世界層級的微妙關係,內層宇宙世界與外層宇宙世界的意識流總量並無差別,而宇宙世界各層的意識複雜度卻大不相同。
即便是同個意識聚合體,也存在相似的道理;例如神經元匯集環境變化對身體造成的影響資訊,而腦將這些資訊整合輸出為具體的思想行為,其過程就是由簡而繁,再由繁而簡的資訊轉化反應,而使軟體靈魂與硬體肉體的運行得以協調。





感受的意識程序
相對可感的宇宙世界共有七層,每一層宇宙世界相對存在,而彼此間卻感受不到彼此的存在,因為時空間尺度相差過大,而使意識體無法透過物象狀態感受彼此,故而在此探討的物象世界意識感受,是相對於人體存在的世界意識層次而言。
物象世界的感觀意識可以衍生兩個基本問題:其一,是如何將無形的意識,締造為有形的感觀;其二,是如何使有形的感觀,化為無形的意識。換言之,重點即在探討意識相對交互作用下的物象變遷程序。
故在此略以時間、空間、光、形像、力場等物理基礎概念,探討物象意識的構成原理;而以物象意識所造成的相對反應為探討議題,諸如視覺、觸感、存在、審美、直覺等意識反應。
“光”是物象世界意識體的視覺感受基礎,若以構成世界生態的“太神級”意識體為觀點,則其視覺相對的傳遞介質為“太介級”物質;例如人類視覺感受的基礎為“光子”,其尺度則在於相對世界的“太介級”範圍。
當“光子”被激發後迅速向四周彈射,其速度因宇宙力場而異;光子在移動過程中與其他太介物體相互磨擦,當撞擊強密結構的太介級物體後,光子可能被反彈、穿透、變形、破壞、吸附…;當然將光子物化是方便解釋,因為其內部結構就如同天體一般複雜。
當光子群反彈經過生物的接收器官時,接收器官組織的“太始級”成員,能掌握太介物質的神形意識;此神形意識經過意識體內機制傳遞與轉化後,並被意識感知器官之太始級成員所解讀。
意識複雜度較高的意識體,對物質的觸感也特別敏銳而細緻;所謂“觸感”是指意識體碰觸物體的感受;本來無一物的意識宇宙,感受“實體”需要透過彼此的力場,而感受“質地”則需要透過意識體對其神形的解譯。
故意識體對物象世界的觸感,來自於體內組織的微意識結構,體內組織須整合相對存在世界的太初級力場、太始級形體、太介級質感以構成觸感意識,由意識體與觸碰物的太介級物質碰撞與摩擦,而產生對物體觸覺的動態感受。
審美觀念是一種神形意識的集成經驗,這樣的經驗儲存於內層宇宙的太始級,故物像本身具有其意識穿透力;透過光子對太介級意識體所造成的影響,能使太始級意識體接收並解讀為形體審美的訊息。
因此,審美的訊息源自於光子的歷程紀錄,而解讀光子的太始級尺度,遠比太介級來的小,故太介級間作用中產生的極微顆粒,有可能進入太介級範圍內,而破壞甚至摧毀構成神形意識的太始級意識體。
所以完整、細緻、線條流暢…等物體形象,其對意識體造成的審美評價自然相對較高;而裂解、粗糙、雜亂、不規則…等物體形象,對意識體造成的審美評價就會相對較低。
直覺與力場同源自於“太初級”,太初級為氣力產生的根本,故意識體的正邪、是非、良劣…等等感受,即為眾太初級所產生的集體力場,此集體力場既成為太始級結構,又受其他太始級結構影響。
此外,不同層級的宇宙意識體間具有絕對的力場,故而外宇宙層級的物體對內宇宙層級的物體具有絕對的拘束力;同理,對不同宇宙世界的太神級意識生命而言,外層宇宙太神級對其世界具有絕對的趨勢影響力,根源來亦自於太初級與太易級的交互影響。
故而外宇宙之太神級意識體的一念之間,足以讓內部無數太始級與太易級產生不同的內宇宙世界環境;而無數的內層太易級與太始級的無數發展過程,終凝聚成為外層宇宙世界意識體的直覺;所以當內層眾太始級與眾太易級運作完善時,就會對太神級意識體產生正向的氣力與直覺。





意識演化
宇宙始於無而終於無,世界始於有而終於有,而意識能使無成為有,使有變成無;有為意識使意識變成資源,並讓資源富裕世界生命;無為意識使資源變成意識,並讓意識重新獲得自由。
有為意識演化始於“存在”,強化存在意識而形成“自我”,為使自我更完善而產生“貪圖”,因貪圖的競爭而造成“仇怨”,並從競爭的成敗中獲得“經驗”,成功讓意識停滯而“自滿”,自滿導致失敗而對經驗產生“質疑”,無數質疑而使意識“頓悟”,而頓悟終使有為意識“寂滅”。
無為意識始於有為意識,因為世界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意識的有為;故而無為意識是反意識演化,並使意識歷程向原點退回;當有為意識歷程進入第6階段的“質疑”末期,有為頓悟與無為意識在此間頻繁生成,而意識流向決定演化的持續或寂滅。
當有為意識的歷程到達“質疑”地步時,使原先的“善善”轉變為“惡善”,過去的“善”被認為是傳統、保守...而遭到排斥;而惡善是邁向頓悟,進入寂滅的原點,它將原先停滯的意識,轉變為高速變遷的動能。
頓悟的過程既漫長又艱辛,這是相對於頓悟階段的意識感受,而非指歷程經過的時間;頓悟艱辛而漫長的歷程,是“惡善”轉變為“善惡”的過程,不斷地求新求變追求刺激是這個階段的特點,直至意識充斥到極限,最終崩解而寂滅。
所謂的“善”與“惡”,是相對的標準,而非絕對的觀念;譬如在人際生態所謂的“善”,對地球生態而言卻可能是“惡”;因此須先建立常態標準,對善與惡的定義才有意義。故“善惡”者仍自以為是“善善”,所以才會執迷不悟;必相較於意識的常態標準,才會發現自己原來是在“善惡”。
《老子》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無為化是以果推因的過程,有為意識的寂滅之道,就是所謂的“果”或“子”,既然知道有為的最終結果,自由意識能夠決定是否依循輪迴反覆的宿命;這便是無為化的目的,復守來時之道,進而還原意識自由。
故無為的反意識演化:善常態之所善而脫離質疑,秉持中庸之道而拋開自滿,順其自然而不拘經驗,無惡所惡而遠離仇恨,無善所善而去除貪圖,無我執著而放下自我;在拋卻重重枷鎖後,自由意識於是存在。

No comments:

Ying Yang

Ying Yang

Blog Archive

About Me

Restarting to Learn